ANTI COPY

2011-07-25

人像攝影心得:自然光人像攝影

連自己都很難相信,我居然開始對人像攝影產生興趣了!別誤會,我非常認同人像攝影的專業性,也深曉它在商業攝影所佔的一席之地。只是,我既沒興趣往商業攝影發展,之前搜尋到的「人像攝影」課程及外拍活動,均以美少女人像為主,為了不想讓別人誤以為自己是愛拍辣妹的怪婆婆,這個想法就此擱置了!

與其說Annie Leibovitz At Work本書改變了我,不如說它讓我敞開了心胸!閱讀 Annie 出道以來的心情故事,欣賞她風格獨具的攝影作品,讓我覺得,連閃燈都不曾使用過的我,在還沒踏入人像攝影這個殿堂之前,實在不應該只憑一己的臆測,妄下斷語。不難想像,好奇心燃起我對人像攝影的興趣,為了一探究竟,我又重回攝影教室了!

第一次的外拍主題是自然光人像攝影」,外拍前心裡真的有點兒忐忑不安,不僅因為自己是這個領域的門外漢,還必須在這麼沒概念的情況下,跟模特兒溝通,真是一大挑戰啊!很幸運地,這次外拍跟另外兩位好同學同組,順利完成,而老師檢討照片時也手下留情,但我自己深覺外拍需要改進的地方真的很多,因此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2011-07-21

Annie Leibovitz At Work:鏡頭裡的人生

非常汗顏地承認,雖然架上攝影書不少,但都是以攝影「技術」為主軸,當代攝影大師,叫得出名號的,寥寥可數,就更別提深入鑽研其作品了⋯之前花了一些時間閒逛溫哥華這兒的書店,因緣際會之下,發現了美國著名女攝影師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的著作「ANNIE LEIBOVITZ AT WORK」。心想,與其閱讀評論家解讀大師的作品,不如拜閱他們的自傳更直接吧!

 shot by Marc Silber, Annie Leibovitz, 2008 
無論你是否熟悉 Annie的名字,你一定看過她的名人照!而2008年出版的「ANNIE LEIBOVITZ AT WORK」這本書,可說是 Annie 親筆傳記,以平易近人的口吻,有條不紊地描述自己成為專業攝影師以來,將近四十年歲月的心路歷程!我很訝異,這位被喻為二十世紀末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攝影師,當她在描寫自己每幅作品背後的故事時,是這麼地真實而令人激賞!

Annie 出道極早,二十歲時即加入 Rolling Stone,並於1975年隨著樂隊巡迴全美。Annie 回憶,在那次樂隊巡迴中,因為天天與團員們和在一起,拍下了數以百計的精彩照片;但當她多年後重新整理此行的照片時,回首從前,卻覺得那些數以百計的照片,其實都在述說一個故事,一個關於她自己因為與團員密不可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這個故事,還好手邊的相機解救了她,也提醒了她「我是誰,我為何在此,而將我自己跟被拍攝者分開」(註一)

2011-07-14

微光攝影之美:超級月亮之夜


認識我的攝影友人,肯定會異口同聲地認同,晨昏攝影是我的最愛!的確,我跟大部份的攝影人一樣,喜歡拍攝日出、日落,這種壯觀美景,但更吸引我的,其實是黎明或黃昏時,晝夜交越時分的美。這種美非常特別,許多人用風景如畫來形容,但她令我著迷之處,卻是一種可能性,一種讓我能捕捉到,平常肉眼所看不到的美麗視界的可能性,具體地說,是一種想像空間的實踐。

今年超級月亮日(三月十九日)當天下午,我到熟悉的公園(Vanier Park, Vancouver)散步,尋找當晚拍攝的靈感,走著走著,意外地發現這個一點也不起眼的「池塘」,不僅與市中心的建築群隔著海灣、步道及山坡,池面因野雁聚集、水波起伏,池畔甚至還堆疊著雜亂的枯枝,但我卻非常興奮,忍不住邊繞圈子邊臆測著,在白天即將結束,黑夜尚未降臨的暮色裡如何透過色彩、線條、質感這些元素,將眼前這平凡無奇的景色,搖身ㄧ變,轉為沈靜又富詩意的湖光城色。日落時分,我回到此處,靜靜地欣賞光線的變化,並著手開始我的微光攝影

Imaginations....
湖光城色 I (Canon 5D Mark II with EF 50mm f/1.2 L lens, ISO 200, F16, 131 sec)

2011-07-11

選擇你的合作對象,做個自由攝影師!

如果你已經認識Getty Images及其他圖庫公司,那麼,你可能也不陌生,一場傳統圖庫(stock photography)與「小」影像(microstock photography)銀行間的市場爭奪戰,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中有興趣透過這個管道,賺點零用錢,甚至成為自由攝影師的你,該如何選擇合自己的平台呢?
  1. 新舊間做個抉擇。先依自己的拍攝習慣及模式,決定「投靠」作風偏老派的 stock photography,或是近年始竄起的 microstock photography 公司(註一)。畢竟上述這兩類公司的經營理念大不同,對合作攝影者的影像概念、數量、及解析度等,要求也不一!
  2. 選擇賺錢的公司。大部份的公司都會宣傳自己的圖庫有多豐富,如Alamy有超過一千八百萬、Getty Images超過八千萬、Corbis則有超過一億個圖像可供授權,其實,不論圖庫大小,選擇和能將圖像授權出去,進而賺到錢的公司合作,才是王道!
  3. 瞭解授權計價模式及分配比例。如果到了二選一的階段,不妨多爬些文,發掘相關訊息,雖然這類資訊取得並不容易,但一旦有負面消息,一定會遭受網友抨擊,不失做為刪去法的參考!例如2010年底,iStockphoto宣布自明年(2011)起,全面調降「非獨賣」(non-exclusive)攝影師的授權分配比例至15%時,短短數小時內,就有數以千計的自由攝影師至該公司網站上抱怨!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不能像找工作般,每一家都「投稿」,試試看呢? 如果有時間,一開始當然可以這麼玩,但我覺得終究還是要有所取捨的,原因有二:

2011-07-10

認識Getty Images及其他圖庫公司

攝影這條不歸路啊⋯

自從兩年前拿起單眼相機,一頭栽進數位攝影天地後,身上攝影裝備的重量有增無減過,除了練就一身好體力,不知不覺中,也累積了數百張的攝影習作!從來沒想過可以靠攝影賺零用錢的我,因為受到許多朋友的鼓勵,開始思索,如何增加自己照片的附加價值,於是乎,我也不免俗地研究起Stock Photography。

Stock Photography也就是一種提供圖像使用授權販售的商業服務針對不想花錢雇用專業攝影師,又有圖像需求的企業開啓了一扇友善的門讓他們可以到數以千萬計的圖庫中,「選購」適合的圖像。我因為固定在flickr上分享攝影習作,之前聽過的平台只有Getty Images。但研究後發現,圖像資料庫多如鱗毛,如iStockphoto、Alamy、Corbis、ShutterStock⋯等,其中又大致可分為傳統的圖庫(stock photography)公司,以及後起之秀的「小」影像microstock photography)銀行。

最具盛名的stock photography公司,非同樣從西雅圖發跡的Getty Images及Corbis,這兩家「舊世代」(old world)的公司莫屬了,他們分別成立於1993及1989年,歷經多年的競爭,目前瓜分了整個市場八成的營收(註一),為全球的創意廣告、企業營銷及媒體專業人員提供創意資源。有趣的是,一路併購同業(包括2006年買下iStockphoto、2009年買下Jupiterimages 等⋯)的Getty Images,2008年決定將公司的股權賣給私募基金 Hellman & Friedman;而Corbis自創立之初,始終為比爾蓋茲私人所擁有但不論是業餘或是專業玩家,倒都公認這兩家進入的門檻最高,圖像的價格,則是依授權方式(如Rights Managed 或是 Royalty Free等)及授權尺寸來決定,一般說,從數到數百,甚至數千美元不等 。

反之如iStockphoto、Shutterstock等的「小」影像(microstock photography)銀行,乃是拜網際網路興起所賜,提供了為數更廣的攝影愛好著一個平台上傳照片,也以較為低廉的價格(從不到一元至數十美元不等),吸引買主多多下載圖庫,達到薄利多銷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microstock photography概念創始公司iStockphoto,2000年甫成立,2006年即被Getty Images購,顯示這市場仍處於春秋戰國時代,新舊世代之爭,仍有得瞧 。

想當然爾,如同影像數位化、暗房電腦化,stock photography,尤其是microstock photography的誕生,也擠壓了些許專業攝影師的生財之路,我最近認識的專業攝影師,雖然沒有明說,但可以感覺得出他們都對(micro)stock photography 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認地,她卻給了業餘玩家如我者一個機會,發表自己的作品,進而可能得到企業主的青睞。

你有興趣進入這個領域嗎,如何選擇合自己的平台呢?請待下回揭曉!


註一:The Getty Images versus Corbis Photography War 

相關圖庫公司的網頁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