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 COPY

2011-12-30

最真實的感動

是家裡那台一年難得有幾次機會出場,絕大多數時間都靜靜躺在防潮箱裡的單眼數位相機,喚起我重新學習攝影的念頭。

有時候回想起來,學生時代還蠻熱衷攝影的我,不知為何離開學校後卻再也沒有拿過相機了。即使科技進步,數位相機誕生,仍然引不起我的興致。當先生娓娓而談何謂Canon的「大三元」,如何在〇八年底搶先入手當時臺灣還沒開賣的最新機身時,儘管他的興奮溢於言表,卻沒能引起我太多的共鳴。因此,當我告訴他想借他的相機來拍照時,他覺得我應只是一時興起,玩個三兩天,也就毫不遲疑的借我所有設備。

活在科技石器時代的我,多年前所累積的些許相機知識,大多早已忘卻,或者不合時宜了。拿起相機首要面對的問題,當然是相機的基本操作。為了能夠有系統的學習,我決定參加攝影課程,我還記得我的第一堂攝影課是二〇〇九年四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這才學到原來相片的檔案格式有Raw檔及JPEG檔的區別,而相機因為「感光元件」大小的差異,區分成全片幅及APS-C等,更讓我驚訝的是,家中的相機居然可謂業餘玩家的頂級機。大開眼界的我,忍不住跟先生分享我淺薄的心得,想當然耳,「心事誰人知」的委屈終得以舒緩的表情,在他臉上表露無遺。

2011-12-16

活在當下

二〇〇九年初,我離開了任職十多年的公司,也爲我的粉領生活畫下句點。

即使經過了這麼多年,剛進公司時前輩們的教導言猶在耳:「work hard, play hard!」不僅要在工作上力求表現,更要竭盡全力來玩樂。同儕中的佼佼者,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不僅工作能力強,長袖善舞,深得老闆賞識,下班之餘,能歌擅舞,千杯不醉,隔天還能早起打小白球,休假時環遊世界。而遵循這一套理論的前輩,振振有詞的告訴我:「因為我們要活在當下!」

初出茅廬的我,理所當然跟著前輩們體驗如何「活在當下」,五光十色,確實令人目眩神迷,然而隨著時間的演進,我看到的,只剩下日復一日,單調重複的生活模式。一早進公司,沒有一杯咖啡,彷彿就無法讓自己甦醒;午餐時一夥人浩浩蕩蕩共同用餐,卻都在了無新意的話題間打轉;下午時候,可能還需要另一杯咖啡,才能讓自己活力百倍的維持到曲終人散;下班後,也不知是否真心喜歡唱歌,但一定會定期回錢櫃報到練新歌,否則將跟不上推陳出新的流行排行榜;而入夜時分的把酒言歡,最後總演變成不醉不歸的豪邁。

不由分說,隔天「一早進公司,沒有一杯咖啡,彷彿就無法讓自己甦醒…」的循環重新開始。

2011-11-26

孤獨,一位永遠的朋友

Abstract : Loneliness
孤獨
(Canon 5D Mark II with EF100mm f/2.8 Macro Lens)

事情是這麼發生的。當老師在課堂上談到「抽象攝影」時,發給我們一個作業,要大家事先想好一種特定的情感,然後再以一幅抽象作品來表達,兩個星期後交卷討論。幾番考慮,我決定以一直在思索的「孤獨」為題,也順勢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

2011-11-07

在旅途中,駐足片刻…

彰濱工業區的「肉粽角」,對我一直有股奇特的魅力。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她的名字,為何以食物來命名,是因為她出產肉粽嗎?還是因為她長得像肉粽呢?觀賞flickr朋友們在這邊所捕捉到的夏日夕色,只能用驚艷來形容,或以沙紋、蚵架迷人的曲線,或以風車、木筏有趣的形體做為前景,不僅題材豐富多變,是攝影者的天堂,也因為她別具一格的名稱,增添些許浪漫的想像空間。

想一探究竟的念頭始終纏繞心頭,九月份回台灣時,只要是有空的午後,總是對著天空思索,今天是好天氣嗎?合適探險嗎?這天下午四點過後,我照例又猶豫起來了,先生看出我的遲疑,他以一貫「為樂當及時」的哲學,鼓勵我出發。雖然天空不盡樂觀,我仍然決定拿起隨身行囊,帶著匆匆印出的地圖,出發前往夢寐以求的「肉粽角」!

行經中彰快速道路和美路段時,瞥見右手邊似是「海上屋」,但想前往「肉粽角」的心始終如一,橫心踩下油門,義無反顧的朝目的地前進。進入彰濱工業區後,真正的挑戰才開始,原本以為這是知名景點,沿路應該設有許多路標,沒想到前一分鐘還看到她的標誌,轉個彎進入「慶安南一路」後,越行越荒涼,不僅沒了路標,車道也成沙礫面。只見左邊風車群立,右邊海堤堆高,前方的路卻沒有盡頭…太陽即將沒入遠方漠漠愁雲,「肉粽角,妳究竟藏身何處呢?」


2011-10-19

春之華

說起今年賞春櫻最興奮的時刻,應該是開車送先生去UBC(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上課時,意外發現校園裡的吉野櫻,正值盛開!想當然耳,先生去課堂上課,我則自願留在校園裡等他下課,其實心裡默默盤算著,如何依自己舒服的步調,漫步櫻花樹下,享受悠閒時光。輕鬆自在的來回穿梭路樹兩趟後,仍覺得意猶未盡,趁著陽光正暖,想再探看左右環境時,剛巧發現轉彎的坡道上,有另一排櫻花樹,忍不住繞過去欣賞,才轉過彎,爬了一小段坡,就發現了這從櫻花樹上新冒出來的嫩芽及花朵。

Young Glow, Old Tree
春之華
(Canon 5D Mark II with EF70-200mm f/4.0 Lens @138mm, ISO 100, F6.3, 1/5 sec)

她那小巧可愛的模樣兒,令我忍不住駐足欣賞。同時,她也讓我憶起了童年往事!

2011-10-03

出發吧,攝影去!

從台中北上的高鐵,我在五車13A,是個靠窗的位子。晨間的雨滴落在髮梢,不知道台北的天空是否也飄著雨。「應該可以安靜地欣賞沿途晚夏的風光 !」我心裡想。

坐定位後,周遭的聲音源源不絕傳入耳中,火車前進的引擎聲、若有似無的風切聲、輕到差點兒錯過的腳步聲,都幾乎被人們的說話聲淹沒了。前排坐著韓國旅客,看起來他們在台旅遊即將結束,正前往桃園機場,踏上歸國的旅途。雖然完全聽不懂他們的談話內容,但是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家三口愉快的旅行,已是成年人的兒子,不時地站起來跟他的父母交談,我彷彿看到,他們手中拿著旅遊指南,一塊兒回憶過去幾天來的行程。

距我最近的聲音,反而最晚引起我的注意。與我有一個座位之隔,坐在走道邊的女士,不時地轉向後排座位,跟她的同行友人談話,因為距離較遠,不可避免的,她只能以較大的音量溝通,坐在旁邊的我,很難忽視她的存在。我想讓這些聲音離我遠去,不自覺地閉上眼睛,眼皮垂下的瞬間,聲音反而更加清晰,但我依稀覺得,縱然眼前一片黑暗,卻似乎有著什麼東西牽動著我⋯

2011-09-15

也無風雨也無晴

Morning Colors...
也無風雨也無晴
(Canon 5D Mark II with EF 50mm f/1.2 L Lens, ISO 50, F16, 0.8 Sec)

今早,我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Olympic National Park)的 Kalaloch Lodge 醒來。窗外,天色灰暗,應是個多雲的清晨,但是,心中仍然好奇,天與地、石與水、陽光與浮雲,在日出時分,會有什麼樣的對話呢?我,決定不偷懶,準備往 Kalaloch Beach 出發,親身揭開這個謎底吧!

2011-08-25

穿越時空的記憶

因為最近有朋友詢問我,有關「水之都」這張照片的若干細節,讓我不由得回憶起去年底拍攝時的情景,因此,請容許我嘮叨一下,分享當時的拍攝心情! 

City by the sea...
水之都 
(Canon 5D Mark II with EF 16-35mm f/2.8 L lens @29mm, ISO 100, F16, 542 sec)

2011-08-06

遇見美景


過去的我,習慣繁華都市的生活型態,鮮少有機會親近大自然。透過旅遊,我的確到過世界許多角落,如今想來, 用走馬看花來形容,應該還蠻貼切的。兩年前重拾大學時代「攝影」的興趣後,才真正靜下心來,欣賞大自然的美!

是什麼原因讓我減少光鮮亮麗的都會生活,選擇背著沈重的攝影器材,上山下海呢?太陽緩緩落下,微風輕拂耳際,海浪滑過腳邊,這種簡單、沉靜之美,是我在進入攝影的世界後,才深切感受到,這也正是我愛上攝影的原因!

大自然的美永遠存在,我卻不見得看得到,為什麼呢?因為我必須「預見」,必須「等待」,再加上點兒運氣,才有緣「遇見」。


The Ripple of the Ocean
潺潺海浪
(Canon 5D Mark II with EF 16-35mm f/2.8 L lens, ISO 50, F22, 16mm, 1/20&1/8 sec, manually blended)

2011-07-25

人像攝影心得:自然光人像攝影

連自己都很難相信,我居然開始對人像攝影產生興趣了!別誤會,我非常認同人像攝影的專業性,也深曉它在商業攝影所佔的一席之地。只是,我既沒興趣往商業攝影發展,之前搜尋到的「人像攝影」課程及外拍活動,均以美少女人像為主,為了不想讓別人誤以為自己是愛拍辣妹的怪婆婆,這個想法就此擱置了!

與其說Annie Leibovitz At Work本書改變了我,不如說它讓我敞開了心胸!閱讀 Annie 出道以來的心情故事,欣賞她風格獨具的攝影作品,讓我覺得,連閃燈都不曾使用過的我,在還沒踏入人像攝影這個殿堂之前,實在不應該只憑一己的臆測,妄下斷語。不難想像,好奇心燃起我對人像攝影的興趣,為了一探究竟,我又重回攝影教室了!

第一次的外拍主題是自然光人像攝影」,外拍前心裡真的有點兒忐忑不安,不僅因為自己是這個領域的門外漢,還必須在這麼沒概念的情況下,跟模特兒溝通,真是一大挑戰啊!很幸運地,這次外拍跟另外兩位好同學同組,順利完成,而老師檢討照片時也手下留情,但我自己深覺外拍需要改進的地方真的很多,因此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2011-07-21

Annie Leibovitz At Work:鏡頭裡的人生

非常汗顏地承認,雖然架上攝影書不少,但都是以攝影「技術」為主軸,當代攝影大師,叫得出名號的,寥寥可數,就更別提深入鑽研其作品了⋯之前花了一些時間閒逛溫哥華這兒的書店,因緣際會之下,發現了美國著名女攝影師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的著作「ANNIE LEIBOVITZ AT WORK」。心想,與其閱讀評論家解讀大師的作品,不如拜閱他們的自傳更直接吧!

 shot by Marc Silber, Annie Leibovitz, 2008 
無論你是否熟悉 Annie的名字,你一定看過她的名人照!而2008年出版的「ANNIE LEIBOVITZ AT WORK」這本書,可說是 Annie 親筆傳記,以平易近人的口吻,有條不紊地描述自己成為專業攝影師以來,將近四十年歲月的心路歷程!我很訝異,這位被喻為二十世紀末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攝影師,當她在描寫自己每幅作品背後的故事時,是這麼地真實而令人激賞!

Annie 出道極早,二十歲時即加入 Rolling Stone,並於1975年隨著樂隊巡迴全美。Annie 回憶,在那次樂隊巡迴中,因為天天與團員們和在一起,拍下了數以百計的精彩照片;但當她多年後重新整理此行的照片時,回首從前,卻覺得那些數以百計的照片,其實都在述說一個故事,一個關於她自己因為與團員密不可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這個故事,還好手邊的相機解救了她,也提醒了她「我是誰,我為何在此,而將我自己跟被拍攝者分開」(註一)

2011-07-14

微光攝影之美:超級月亮之夜


認識我的攝影友人,肯定會異口同聲地認同,晨昏攝影是我的最愛!的確,我跟大部份的攝影人一樣,喜歡拍攝日出、日落,這種壯觀美景,但更吸引我的,其實是黎明或黃昏時,晝夜交越時分的美。這種美非常特別,許多人用風景如畫來形容,但她令我著迷之處,卻是一種可能性,一種讓我能捕捉到,平常肉眼所看不到的美麗視界的可能性,具體地說,是一種想像空間的實踐。

今年超級月亮日(三月十九日)當天下午,我到熟悉的公園(Vanier Park, Vancouver)散步,尋找當晚拍攝的靈感,走著走著,意外地發現這個一點也不起眼的「池塘」,不僅與市中心的建築群隔著海灣、步道及山坡,池面因野雁聚集、水波起伏,池畔甚至還堆疊著雜亂的枯枝,但我卻非常興奮,忍不住邊繞圈子邊臆測著,在白天即將結束,黑夜尚未降臨的暮色裡如何透過色彩、線條、質感這些元素,將眼前這平凡無奇的景色,搖身ㄧ變,轉為沈靜又富詩意的湖光城色。日落時分,我回到此處,靜靜地欣賞光線的變化,並著手開始我的微光攝影

Imaginations....
湖光城色 I (Canon 5D Mark II with EF 50mm f/1.2 L lens, ISO 200, F16, 131 sec)

2011-07-11

選擇你的合作對象,做個自由攝影師!

如果你已經認識Getty Images及其他圖庫公司,那麼,你可能也不陌生,一場傳統圖庫(stock photography)與「小」影像(microstock photography)銀行間的市場爭奪戰,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中有興趣透過這個管道,賺點零用錢,甚至成為自由攝影師的你,該如何選擇合自己的平台呢?
  1. 新舊間做個抉擇。先依自己的拍攝習慣及模式,決定「投靠」作風偏老派的 stock photography,或是近年始竄起的 microstock photography 公司(註一)。畢竟上述這兩類公司的經營理念大不同,對合作攝影者的影像概念、數量、及解析度等,要求也不一!
  2. 選擇賺錢的公司。大部份的公司都會宣傳自己的圖庫有多豐富,如Alamy有超過一千八百萬、Getty Images超過八千萬、Corbis則有超過一億個圖像可供授權,其實,不論圖庫大小,選擇和能將圖像授權出去,進而賺到錢的公司合作,才是王道!
  3. 瞭解授權計價模式及分配比例。如果到了二選一的階段,不妨多爬些文,發掘相關訊息,雖然這類資訊取得並不容易,但一旦有負面消息,一定會遭受網友抨擊,不失做為刪去法的參考!例如2010年底,iStockphoto宣布自明年(2011)起,全面調降「非獨賣」(non-exclusive)攝影師的授權分配比例至15%時,短短數小時內,就有數以千計的自由攝影師至該公司網站上抱怨!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不能像找工作般,每一家都「投稿」,試試看呢? 如果有時間,一開始當然可以這麼玩,但我覺得終究還是要有所取捨的,原因有二:

2011-07-10

認識Getty Images及其他圖庫公司

攝影這條不歸路啊⋯

自從兩年前拿起單眼相機,一頭栽進數位攝影天地後,身上攝影裝備的重量有增無減過,除了練就一身好體力,不知不覺中,也累積了數百張的攝影習作!從來沒想過可以靠攝影賺零用錢的我,因為受到許多朋友的鼓勵,開始思索,如何增加自己照片的附加價值,於是乎,我也不免俗地研究起Stock Photography。

Stock Photography也就是一種提供圖像使用授權販售的商業服務針對不想花錢雇用專業攝影師,又有圖像需求的企業開啓了一扇友善的門讓他們可以到數以千萬計的圖庫中,「選購」適合的圖像。我因為固定在flickr上分享攝影習作,之前聽過的平台只有Getty Images。但研究後發現,圖像資料庫多如鱗毛,如iStockphoto、Alamy、Corbis、ShutterStock⋯等,其中又大致可分為傳統的圖庫(stock photography)公司,以及後起之秀的「小」影像microstock photography)銀行。

最具盛名的stock photography公司,非同樣從西雅圖發跡的Getty Images及Corbis,這兩家「舊世代」(old world)的公司莫屬了,他們分別成立於1993及1989年,歷經多年的競爭,目前瓜分了整個市場八成的營收(註一),為全球的創意廣告、企業營銷及媒體專業人員提供創意資源。有趣的是,一路併購同業(包括2006年買下iStockphoto、2009年買下Jupiterimages 等⋯)的Getty Images,2008年決定將公司的股權賣給私募基金 Hellman & Friedman;而Corbis自創立之初,始終為比爾蓋茲私人所擁有但不論是業餘或是專業玩家,倒都公認這兩家進入的門檻最高,圖像的價格,則是依授權方式(如Rights Managed 或是 Royalty Free等)及授權尺寸來決定,一般說,從數到數百,甚至數千美元不等 。

反之如iStockphoto、Shutterstock等的「小」影像(microstock photography)銀行,乃是拜網際網路興起所賜,提供了為數更廣的攝影愛好著一個平台上傳照片,也以較為低廉的價格(從不到一元至數十美元不等),吸引買主多多下載圖庫,達到薄利多銷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microstock photography概念創始公司iStockphoto,2000年甫成立,2006年即被Getty Images購,顯示這市場仍處於春秋戰國時代,新舊世代之爭,仍有得瞧 。

想當然爾,如同影像數位化、暗房電腦化,stock photography,尤其是microstock photography的誕生,也擠壓了些許專業攝影師的生財之路,我最近認識的專業攝影師,雖然沒有明說,但可以感覺得出他們都對(micro)stock photography 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認地,她卻給了業餘玩家如我者一個機會,發表自己的作品,進而可能得到企業主的青睞。

你有興趣進入這個領域嗎,如何選擇合自己的平台呢?請待下回揭曉!


註一:The Getty Images versus Corbis Photography War 

相關圖庫公司的網頁連結



2011-06-19

攝影自由:淺談攝影者的權利

最近的糗事是被警察護送出地鐵月台⋯
這種事情怎麼會發生在一向奉公守法的良民我身上呢?
到現在還是覺得有驚無險!!

時間星期五下午4點30分,運輸尖峰時間
地點溫哥華Burrard地鐵站內

我特別選了個無人的角落,安安靜靜地架上腳架,取景攝影
沒想到,不到數分鐘的時間,地鐵執法女士走過來
問我是否有拍照許可?
當然是沒有我說!
沒有? 她要求我立刻停止拍攝
雖然我盡一切努力,解釋此舉絕對不影響交通
但該警察不為所動,仍然要求我停止攝影
並在旁邊等候我將東西收好,確認徹底執行此一勤務!
臨走前,我很有禮貌地謝謝她告訴我,在地鐵拍照必需事前申請許可
這時她才告訴我,雖然如此,據她所知,拿到許可並不難 
(哦~ 我眼睛頓時一亮

輕重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