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 COPY

2011-07-25

人像攝影心得:自然光人像攝影

連自己都很難相信,我居然開始對人像攝影產生興趣了!別誤會,我非常認同人像攝影的專業性,也深曉它在商業攝影所佔的一席之地。只是,我既沒興趣往商業攝影發展,之前搜尋到的「人像攝影」課程及外拍活動,均以美少女人像為主,為了不想讓別人誤以為自己是愛拍辣妹的怪婆婆,這個想法就此擱置了!

與其說Annie Leibovitz At Work本書改變了我,不如說它讓我敞開了心胸!閱讀 Annie 出道以來的心情故事,欣賞她風格獨具的攝影作品,讓我覺得,連閃燈都不曾使用過的我,在還沒踏入人像攝影這個殿堂之前,實在不應該只憑一己的臆測,妄下斷語。不難想像,好奇心燃起我對人像攝影的興趣,為了一探究竟,我又重回攝影教室了!

第一次的外拍主題是自然光人像攝影」,外拍前心裡真的有點兒忐忑不安,不僅因為自己是這個領域的門外漢,還必須在這麼沒概念的情況下,跟模特兒溝通,真是一大挑戰啊!很幸運地,這次外拍跟另外兩位好同學同組,順利完成,而老師檢討照片時也手下留情,但我自己深覺外拍需要改進的地方真的很多,因此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2011-07-21

Annie Leibovitz At Work:鏡頭裡的人生

非常汗顏地承認,雖然架上攝影書不少,但都是以攝影「技術」為主軸,當代攝影大師,叫得出名號的,寥寥可數,就更別提深入鑽研其作品了⋯之前花了一些時間閒逛溫哥華這兒的書店,因緣際會之下,發現了美國著名女攝影師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的著作「ANNIE LEIBOVITZ AT WORK」。心想,與其閱讀評論家解讀大師的作品,不如拜閱他們的自傳更直接吧!

 shot by Marc Silber, Annie Leibovitz, 2008 
無論你是否熟悉 Annie的名字,你一定看過她的名人照!而2008年出版的「ANNIE LEIBOVITZ AT WORK」這本書,可說是 Annie 親筆傳記,以平易近人的口吻,有條不紊地描述自己成為專業攝影師以來,將近四十年歲月的心路歷程!我很訝異,這位被喻為二十世紀末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攝影師,當她在描寫自己每幅作品背後的故事時,是這麼地真實而令人激賞!

Annie 出道極早,二十歲時即加入 Rolling Stone,並於1975年隨著樂隊巡迴全美。Annie 回憶,在那次樂隊巡迴中,因為天天與團員們和在一起,拍下了數以百計的精彩照片;但當她多年後重新整理此行的照片時,回首從前,卻覺得那些數以百計的照片,其實都在述說一個故事,一個關於她自己因為與團員密不可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這個故事,還好手邊的相機解救了她,也提醒了她「我是誰,我為何在此,而將我自己跟被拍攝者分開」(註一)

2011-07-14

微光攝影之美:超級月亮之夜


認識我的攝影友人,肯定會異口同聲地認同,晨昏攝影是我的最愛!的確,我跟大部份的攝影人一樣,喜歡拍攝日出、日落,這種壯觀美景,但更吸引我的,其實是黎明或黃昏時,晝夜交越時分的美。這種美非常特別,許多人用風景如畫來形容,但她令我著迷之處,卻是一種可能性,一種讓我能捕捉到,平常肉眼所看不到的美麗視界的可能性,具體地說,是一種想像空間的實踐。

今年超級月亮日(三月十九日)當天下午,我到熟悉的公園(Vanier Park, Vancouver)散步,尋找當晚拍攝的靈感,走著走著,意外地發現這個一點也不起眼的「池塘」,不僅與市中心的建築群隔著海灣、步道及山坡,池面因野雁聚集、水波起伏,池畔甚至還堆疊著雜亂的枯枝,但我卻非常興奮,忍不住邊繞圈子邊臆測著,在白天即將結束,黑夜尚未降臨的暮色裡如何透過色彩、線條、質感這些元素,將眼前這平凡無奇的景色,搖身ㄧ變,轉為沈靜又富詩意的湖光城色。日落時分,我回到此處,靜靜地欣賞光線的變化,並著手開始我的微光攝影

Imaginations....
湖光城色 I (Canon 5D Mark II with EF 50mm f/1.2 L lens, ISO 200, F16, 131 sec)

2011-07-11

選擇你的合作對象,做個自由攝影師!

如果你已經認識Getty Images及其他圖庫公司,那麼,你可能也不陌生,一場傳統圖庫(stock photography)與「小」影像(microstock photography)銀行間的市場爭奪戰,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中有興趣透過這個管道,賺點零用錢,甚至成為自由攝影師的你,該如何選擇合自己的平台呢?
  1. 新舊間做個抉擇。先依自己的拍攝習慣及模式,決定「投靠」作風偏老派的 stock photography,或是近年始竄起的 microstock photography 公司(註一)。畢竟上述這兩類公司的經營理念大不同,對合作攝影者的影像概念、數量、及解析度等,要求也不一!
  2. 選擇賺錢的公司。大部份的公司都會宣傳自己的圖庫有多豐富,如Alamy有超過一千八百萬、Getty Images超過八千萬、Corbis則有超過一億個圖像可供授權,其實,不論圖庫大小,選擇和能將圖像授權出去,進而賺到錢的公司合作,才是王道!
  3. 瞭解授權計價模式及分配比例。如果到了二選一的階段,不妨多爬些文,發掘相關訊息,雖然這類資訊取得並不容易,但一旦有負面消息,一定會遭受網友抨擊,不失做為刪去法的參考!例如2010年底,iStockphoto宣布自明年(2011)起,全面調降「非獨賣」(non-exclusive)攝影師的授權分配比例至15%時,短短數小時內,就有數以千計的自由攝影師至該公司網站上抱怨!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不能像找工作般,每一家都「投稿」,試試看呢? 如果有時間,一開始當然可以這麼玩,但我覺得終究還是要有所取捨的,原因有二: